湖北红安长江村镇银行“支农支小”助推老区精

       红安属于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全国老区建设试点县,全县贫困程度深、面积大、人口多,扶贫是当前的工作重心。

       2014年8月,响应党中央、国务院、银监会支农政策和扶贫号召,武汉农村商业银行发起设立了湖北红安长江村镇银行。近两年来,该行坚持“服务三农、服务小微、服务民生”的市场定位,发挥自身“小、快、活”的优势,创新金融产品、打造服务团队,迅速成为红安地区金融支农主力军。截止2015年12月末,各项存款余额2.7亿元,各项贷款余额2.6亿元,当年实现盈利570万元,不良贷款率为零。为红安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得到地方政府、监管部门及社会各界的高度肯定和一致好评。

       “支农支小”,助推老区精准脱贫

       到村头到心头,办法总比困难多。红安长江村镇银行本着办行宗旨,始终坚持“支农支小”的市场定位不动摇,倾力扶持辖区“三农”和小微企业发展,助推革命老区脱贫致富。

       突出自身特点,不断创新金融服务产品。针对红安地域经济特点,量身打造符合当地企业发展的特色信贷产品。先后推出了“米粒贷”、“农易贷”、“助农贷”、“小金灵”等系列产品,将以往的信用、担保、抵押等贷款方式有效搭配整合,满足农户、农村工商企业,在生产、经营、建设、项目融资等各环节的资金需求。具有抵押范围广、担保方式多、程序简单、办理快捷、服务优质等特色。同时针对“三农”发展的新特点、新趋势,优化服务产品,全力满足“三农”经济的新需求。其主要做法是:

       拓展基础性信贷产品。针对农村经济发展和产品结构调整,及时在贷款对象、额度、期限上加以延伸和补充。

       推出组合型信贷产品。针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金融需求,实行组合创新,强化配套服务。

       开发捆绑式信贷产品。针对关联度和依存度高、处于同一产业链的客户,他们采取捆绑式营销方式,积极支持农业科技示范户、农业核心示范户的发展,推动形成了“公司+基地+农户”的农业产业化发展模式。

       解决融资难点,不断加大定向扶持力度。“三农”和小微企业是推动老区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作为服务三农、服务小微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该行不断创新服务理念,改进服务方式,力求做到接地气、贴民心、惠民生。

       提高小微企业服务能力。该行专门成立了微小企业信贷服务中心,设立“五专”模式(专设部门、专业品种、专项考核、专项额度、专门流程)支持小微企业发展。打破等客上门的传统,不断优化服务方式,移植发起行的“扫街式”营销模式,组织客户经理主动走出去,对城区、乡镇的主次干道、商业区、街道社区、市场、集镇等进行挨家挨户的“地毯式”营销,送金融服务进市场、进园区、进社区、进商会、进企业。截止目前,累计向全县12个乡镇发放小微企业贷款486笔,金额6118万元,帮助100余名农民及 263户个体工商户成功创业,有效解决了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难题。

       加强涉农信贷扶持力度。重点支持辖内特色种养殖业和农产品深加工业发展。支持了红安百家宝奶牛养殖公司、湖北康恩贝食品科技公司、武汉大北农饲料公司和钟万山等一批传统水产养殖大户和当地支柱产业,带动周边10个村1000余户农民创收,真正形成了“公司+基地+农户”的农业产业化发展模式。截止目前共发放涉农贷款8680万元,极大的满足了当地“三农”融资需求,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积极探索金融扶贫渠道。该行积极向县委、县政府申请信贷扶贫承办行,争取政府扶贫专项资金的开户及存放,对辖内的贫困户开展信贷支持,目前已对接4个村,调查摸底120余户,累计发放扶贫贷款12笔,金额260万元,同时通过支持辖内专业合作社、种养植大户、家庭农场,共辐射带动周边600余户贫困户脱贫致富,该行还计划加大投放力度、多措并举,进一步加大对贫困群体的扶持。

       抓住县域重点,不断支持惠民工程建设。在支农支小的基础上,他们还积极跟进红安县域经济热点,借力“政银企农”不定期协商对话机制,积极搭建多方对话平台,加强与政府职能部门、行业协会、工业园区等沟通联系,不断破解成立时间短、社会认知度低的瓶颈,根据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跟进政府主要民生领域建设。积极支持基础设施建设和民生工程,当年累计投放贷款8960万元。大力支持红安旅游产业发展。依托红色文化资源背景,支持红安县游客中心项目和董必武故居建设,涉及金额480万元。不计成本开办涉农补贴代发业务。该行积极联系地方财政局等职能部门,在柜面专设绿色通道,免费为当地老百姓办理各类涉农补贴代发,全年共承担了8户、12项、630笔、金额2238万元的代发业务,倾力为当地政府排忧、为老百姓解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