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村镇银行的名义"服务小微
小微企业旺盛的资金需求与银行机构信贷供给不足之间的矛盾,小微企业高分散和高成本性与银行机构资本逐利性之间的矛盾,都需要更加充分的金融服务来满足。村镇银行为了填补我国农村地区金融服务的空白诞生,为一方百姓提供金融服务。
 
 
 

 

大风厂拆迁问题是《人民的名义》开篇重要矛盾。股权纠纷、员工抗议等,背后映射出经营问题,而经营问题除了管理者、经营环境之外,按照负责人蔡成功的说法,与银行不无关系。

 

反贪局长侯亮平是这么说的:

侯亮平及时制止:蔡成功,别激动,坐,坐下说!欧阳菁副行长不批准城市银行给你们放贷,你们还可以找其他银行嘛!比如,工商银行、中国银行?还有那些股份制银行,能找的银行多得是嘛!

蔡成功冷静下来:侯局长,京州银行的情况你可能不清楚,国有大行和股份制银行从来不给我们这种民营企业贷款。这么多年来,能给我们贷款的银行只有京州城市银行和省农村信用社。

剔除蔡厂长话中的偏见,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一大部分小微企业在信贷上的问题。

 
 
 

 

村镇银行填补金融服务空缺

相对而言,小微企业管理不成熟,抗风险能力,财务报表规范性这些问题导致难以获取优质信贷资源。小微企业旺盛的资金需求与银行机构信贷供给不足之间的矛盾,小微企业高分散和高成本性与银行机构资本逐利性之间的矛盾,都需要更加充分的金融服务来满足。

村镇银行为了填补我国农村地区金融服务的空白,增加农村地区金融支持的力度,为地方百姓提供:存贷款、交易结算等金融服务。

      和大型商业银行比起来,它具有政策支持、管理链条短、制度设计规范、金融服务地域性强 一些优势。

 
 

3月2日,银监会召开新闻发布会,总结回顾村镇银行培育发展十年成效,介绍村镇银行在稳定县域、支农支小、支持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

2016年末,全国村镇银行为农户及小微企业贷款合计6526亿元,占各项贷款余额的93%,500万元以下贷款占比80%,户均贷款41万元,支农支小特色显著。主要监管指标持续符合监管要求,风险总体可控,整体发展质量良好,村镇银行已成为扎根县域、支农支小的新生力量,在激活农村金融市场、健全农村金融体系、发展普惠金融和支持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草根性”、“地域性”决定了它具有相当的人缘、地缘优势。这样,村镇银行在产品设计上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因地制宜地设计出适合当地市场需求的金融产品,服务贴近客户,接地气,惠民生,深受小微企业和农民的欢迎。

 

以村镇银行的名义服务小微。

村镇银行来自村镇,这就是它的优良传统。